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说明了什么
面对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,我国市场主体逆势大幅增加并保持较高活跃度。统计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500万户左右。上亿市场主体的强大韧性和活力,为我国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。
“逆势大增”的背后,是我国把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,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,减税降费、政务服务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发挥出巨大政策红利。
稳定预期促进发展
市场主体增长快,经济发展才有支撑;市场主体有活力,经济发展才有生机。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,与财政、货币等宏观政策共同促进经济发展,显著标志就是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。统计显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,推进“放管服”、减税降费、商事制度等改革,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,年均净增市场主体1247.7万户,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从84名上升到31名。
过去一年,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增强市场活力、稳定社会预期。1月,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正式施行,这是我国为优化营商环境颁行的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;7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,明确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等措施;12月,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(2020年版)》发布,清单共列入事项123项,比2019年版清单减少8项。
目前,各类行政审批大幅压缩,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压减90%,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历史舞台;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全面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目标,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,新设企业同比增长,表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“我国复工复产这么快,和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发挥是分不开的,通过监管便利化、提供优质服务,减税降费、金融支持等方面,改善了营商环境,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。”
以纳税便利化改革为例,“十三五”期间,税务系统先后推出120条便利措施,审批事项由87项减少到6项,取消61个税务证明事项,税收营商环境不断改善。目前,实现了90%的涉税事项、99%的纳税申报业务都可网上办、线上办、掌上办。
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认为,商事登记、纳税服务等一系列举措,强有力促进市场主体设立、成长,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“我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,公平公正监管不断完善,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高,高效规范、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正在加快形成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研究员马晓白表示。
纾困解难激发活力
河南省长葛市佛耳湖镇尚庄村是传统的蜂产品专业村,有数家规模较大的蜂产品企业。去年以来,村民们纷纷开设网店,一直忙得热火朝天。
退税资金早一天到账,企业就少一分压力。疫情发生以来,当地“非接触式”出口退免税业务提速办理,平均时限缩短40%,累计为蜂产品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2300万元。
“我们利用16万元出口退税,打造了自己的直播间,还聘用了3名网络主播专攻海外市场。”长葛市蜂泽蜂业负责人李保田说。
为应对疫情冲击,各地各部门围绕市场主体出政策、解难题,出台涉及减税降费、融资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。
在财政政策方面,强化减税降费阶段性政策,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,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.5万亿元。创造性设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,推动资金快速精准投放到终端,为基层保就业、保民生、保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。
在货币政策方面,设立3000亿元抗疫保供专项再贷款、5000亿元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,增加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。同时,实现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.5万亿元目标。
“2020年,我国经济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扶持因素。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之时,财政、货币政策对市场主体大力扶持,创造良好营商环境,起到积极支撑作用。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。
在新设市场主体中,办理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,并且到税务部门办理过涉税事项的涉税市场主体尤受关注。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共5745万户,年均超千万户。在富有韧性的中国经济环境中,涉税市场主体活力十足,呈现出新办多、结构优、力量强的特点。
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,成为市场主体的“主力军”。统计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办民营涉税市场主体5600万户,占比超九成,且占比逐年递增。“民营经济是就业的主渠道,市场主体的大幅增加在稳就业、保就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。”李旭红说。
在新增市场主体中,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,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。比如,2020年,网上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,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2019年增长14.8%。与此同时,传统零售业加速转型升级,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。
“我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,这与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,不断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、透明、法治的发展环境,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密不可分。”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饶立新说。
深化改革释放潜力
1月26日起,企业和群众可以登录中国政府网或下载国务院客户端,进入国务院“互联网+督查”专栏,反映涉企乱收费的问题。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的重大决策部署、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。
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市场信心、推动经济复苏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。”马晓白说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,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,健全现代企业制度,完善公司治理,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;要放宽市场准入,促进公平竞争,保护知识产权,建设统一大市场,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
近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。《条例》实施取得积极成效,企业对减税降费、政务服务便利化等满意度较高。评估也发现企业对招投标、中介服务、融资等方面问题反映较多。会议强调,要进一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放出活力,管出公平公正,服出效率。
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和落实:推广“一业一证”“一企一证”“证照联办”等创新举措,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;推进政府项目招投标市场化改革,规范中介服务,加大信贷中增加企业融资成本“潜规则”的查处力度;在全国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,严肃查处擅自设立收费项目、提高征收标准、乱摊派等问题……
专家认为,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,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,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白景明表示,在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,一些短板仍需补足的情况下,2021年我国财政、货币等宏观政策仍将保持一定力度,持续推进减税降费,科学精准助力市场主体,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更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“优化营商环境进无止境,要持续探索政策体系的创新突破。下一步,应继续锐意改革,优化促进创新的体制环境,加强产权保护,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消除隐性壁垒。同时,推进减税降费、资金扶持等惠企惠民政策的速准直达,充分释放内需的巨大潜力。”马晓白说。